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当代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科技领域之一,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又是推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2个本科专业;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和“计算机系统结构”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该院有一支实力雄厚、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师134人,有教授2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副教授42人,学院很多骨干教师被派往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以及日本等国进修学习,不少教师在国内的学术组织中任职,享有较高的声誉。该院已培养本科生3100余人,研究生800余人,现有在校本科生1073人,硕士、博士研究生764人。
该院历年来一直承担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指令性项目、省部级攻关项目以及众多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项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国防科学技术重大成果奖4项;全国科学大会奖4项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30余项。近五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百余篇被SCI、EI、ISTP收录,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40余部。
该院重视教育研究和学风建设,近五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多项。我校学生的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一直名列黑龙江省前茅。
该院2007年招生专业按电气信息类招生,电气信息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专业,学生入学后第5学期根据学习成绩和学生本人志愿进行专业选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进行研究、开发和应用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为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建有设施完善的硬件和软件实验室,教学计划中安排了一系列的硬件实验和编程上机实验,并把数据库和信息系统集成、嵌入式系统设计、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以及智能科学技术等作为本专业的培养特色。
开设的主要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微机系统与接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等。
通过四年的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和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本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量旺盛。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部门、教学单位、企业、技术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等工作。
软件工程
培养具有从事软件工程项目的分析设计、开发和项目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及网络应用系统的基础理论,熟练掌握计算机编程技术,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从事软件开发、维护和管理,以及从事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和掌握软件设计、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掌握先进的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和软件工程管理方法,使之具有较高的软件设计、开发与管理能力。努力使学生既懂系统,又会应用;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既可以承担实际系统开发,又可以进行科学研究。
开设的主要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组织与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编译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等。
通过四年学习,本专业学生能熟练掌握多种常用的软件设计开发工具,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全面的软件系统知识和必要的硬件系统知识;具有应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在信息产业部门从事软件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项目管理和系统管理维护的能力。
鉴于研究软件工程、掌握软件工程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软件工程专业具有较大的社会需求。本专业的毕业生可在高新技术企业、大型软件研发中心、高等院校和政府有关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组织与管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