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将人文、科学、创新相统一的现代教育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
产学研结合育人。学校科研实力雄厚,拥有众多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构建了由300多个校内实验实践教学场所、杨凌示范区实践教学平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组成的三级实践教学平台体系,教学、科研、推广有机互动,促进了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课程特色明显。各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具有特色的、新型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设置不同课程模块。众多选修课供学生选择。
大学生科技创新。教学计划设有创新学分,引导大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和创新性实验;每年设立100万元大学生创新基金,资助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大力支持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增强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本科教育逐步国际化。学校与世界1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有往来关系,积极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学水平。学校与众多国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学生交流和联合培养协议,成立了大学生留学服务中心,每年有100余名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出国留学。
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本科基本学制为四年(动物医学为五年)。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可提前毕业,也可推迟毕业。
培养模式多样化。学校设立了“创新实验班”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 ”,形成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实验班”是教育部2008年启动的“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项目,该实验区体现精英教育理念,以培养崇尚科学、追求创新、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急需研究型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是国家为培养具有现代生命科学知识,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及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高级科技优秀人才而建立的培养基地。
“创新实验班”、“基地班”实行2+X培养模式。前两年实施通识基础教育,第二学年末开始分流(分流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学生自主选择相应学科的本科专业分流到各院系,并按相应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学习);X是指实行弹性学制,按照本科、硕士、博士各阶段标准,不规定分流比例,只要达到各阶段的标准即可毕业,获得相应的毕业证、学位证。
“创新实验班”、“基地班”从三年级开始实行导师制,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专业、选研究方向、选课程等。 |